找到相关内容224篇,用时1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光教科书:《实用佛教》(2)

    而言,因戒品具足故名之,依性质不同可分为八类:   一、波罗:属根本极恶戒,犯则丧失比丘(尼)的资格,无法再生活于僧团之中。此罪如同断首之刑,不可复生。例如:杀人、抢劫等。   二、僧残:是次于波罗的重罪,犯此罪者,如同残废一样,但得于清净大众中,为如法说忏悔除罪之法,则此罪可除。例如:毁谤、造谣等。   三、不定:有犯罪嫌疑,但尚在怀疑判断之中(嫌疑犯)。例如:比丘夜宿寡女家。   四、舍堕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00451967.html
  • 佛光教科书:《佛法僧三宝》(2)

    、僧残、波逸提、波罗提提舍尼及突吉罗等五科。五科:□波罗:又译断头,乃最重之罪 。若犯此戒,如人断头,永被摈斥,不得为比丘或比丘尼。□僧残:次于前者的重罪。若犯此罪,就像人的生命垂危,若不及时向...”。   律藏   律者,梵语毗奈耶,旧称毗尼,与尸罗、波罗提木叉同义,原义为绳纲,意译“调伏”,指能够调御人心,对治生活恶习的法则。又译为“灭”,指佛弟子持守戒律,可灭除身口意三业的过恶。“律”原为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00651970.html
  • 佛教问答750题(1)

    遑悉举,若言其要:为四波罗夷法、十三僧伽婆尸沙法、二不定法、三十尼萨耆波逸提法、九十波逸提法、四悔过法、一百众学法、七灭诤法。  114.问:何为波罗?  答:波罗,此翻极恶,谓淫、盗、杀、妄之四,...问:六度之法若何?  答:此乃佛教积极之法,菩萨所修之行也。一曰布施、二曰持戒、三曰忍辱、四曰精进、五曰禅定、六曰智慧,此六者谓之六波罗密。波罗密此云彼岸到,与渡义同,故译曰度。  105.问:修布施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12254323.html
  • 丛林的组织和常识(2)

    若已舍戒,“亦不许更出家。为于此毁损功用,由正法灭尽,毗那羯摩无故,更不得新护故。”   戒条及八大僧残   比丘戒分为波罗、僧残、不定、舍堕、悔过、众学、天诤等八类,比丘尼戒除去“不定戒”共有七类...如后:   波罗(断头、他胜、极重)   这是最重的比丘戒,是指犯了淫、盗、杀人、大妄语等四种过错而言。如果犯了这种罪就要从教团中被开除出去。相当于世俗间的死刑罪。   僧 残(僧伽婆尸沙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03056664.html
  • 紫柏真可的经教思想

    并非四波罗,性戒乃是“贵乎悟明”、“非藉相受”可得者。然而其究竟为何?真可有更进一步的解释:  乃僧之本源,则又基于性、事二戒。性戒者,洞明自性,决了无疑,即名性戒。事戒者,初则根本五戒,中则沙弥...不守五戒,自然容易造恶业而招感饿鬼、畜生、地狱三恶道报。如《华严经》〈十地品〉中所说的十恶果报,即是造十恶业所得,而这十恶业也多不离四波罗。(注[12])但如果说每一戒中各有五个“戒神”存在、犯戒会...

    范佳玲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94757267.html
  • 十善业道是菩萨戒的共轨论

    成为十善律仪戒  七、十善依据五戒四波罗而作适应性的调整  八、消极的十善法升华为积极的菩萨行  九、十善是凡圣同归大小兼备的菩萨戒法  十、以十善法为菩萨戒是印汉藏诸大论师的共识  十一、结论  ...需求上,已被视作佛教徒们,若在家若出家的七众所必修必行的律仪戒了。  七、十善依据五戒四波罗而作适应性的调整  十善的内容,通常多以不杀生、不偷盗、不邪、不妄语、不两舌、不恶口、不绮语、无贪欲、无...

    释圣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61460068.html
  • 羯磨济度禅戒相彰

    问、若不问,知是事无根,说我  嗔恚故,如是语是比丘尼,犯初法,应舍,僧伽婆尸  沙。(一)  若比丘尼嗔恚不喜,于异分事中取片,非波罗比丘  尼,以无根波罗夷法谤,欲破彼人梵行,后于异时,  若问...斗诤,僧白四劝“谏发诤”她违反了僧谏,才犯残罪。  僧残,律中罪科之名。梵云僧伽婆尸沙(Samgha^ras^esa译曰僧初残,僧残。此罪为次于波罗之重罪,犯之则必依僧众而忏悔法。若不行之则与犯波罗...

    晓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72665392.html
  • 内院佛学五科讲习纲要讲记

    通则,於菩萨戒以心为主之意,备著无遗。小乘以侄、盗、杀、妄为四波罗(即他胜义),犯即为人所共弃。菩萨与此相似而在意乐上讲,如贪非仅指淫言,名利恭敬自赞毁他皆属之,故谓之似波罗。即由小乘戒首四条扩大...

    吕澄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83066678.html
  • 从历史与文化背景看佛教戒律在华消沈的原因

    `Buddhayasas`,约 410 ~ 413 时人)所译《四分僧  戒本》(大正藏编号一四三○),比丘若教唆别人去杀人犯上  「波罗(`Parajika`)」罪,犯者要被永远逐出僧团,不  ... in China 页 31 ~ 36 页。  (29) 《四分僧戒本》略云:「若比丘自手断人命, 持  刀授与人,是比丘波罗,不共住)(页1023下)  。《十诵律》和《僧祗律》对此亦视作波罗...

    曹仕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3474058.html
  • 佛教戒律学:第十三章 戒行论

    的“四波罗”。又在菩萨戒,如《梵网经》的十重戒,仍是以这四戒为基础的。由是,吾人可以称这四戒为“根本戒”。   如果谈戒律现代化,这四条“根本戒”,应该没有什么改变的可能。因为这四种戒有“自然法”...“创新”也不能脱离其精神,否则就不再是“守戒”了。   除了四条“根本戒”以外,其他的戒条如何之适应时代,就较容易了。其中有些仍属于重戒的,大多数只属此四戒的延伸(如比丘尼其他四条波罗重戒,《梵网...

    劳政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7254882147.html